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萍水东街运河万科中心A3-611
电话:13758250223(微信)
传真:0571-88733072
联系人:黄先生
邮箱: 1597582696@qq.com
叠石假山
先说写意假山。它是取真山的山姿山容,气势风韵,经过艺术概括、提炼,再现在园林里,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。这类以某种真山的意境创作而成的山体,会给人一种亲切感,有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品味的余地。如扬州个园假山:笋石(白果峰)配以翠竹,湖石假山用玉兰、梧桐掩映,黄石假山由松柏、枫树衬托,宣石假山用腊梅、天竺配衬,构成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景色。特别是秋山,它坐落在园的东北角,每当夕阳西照,则格外显得秋色迷人。
山石之美既形于外也聚于内。
山石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,与其出于天然,古而有骨的内在特性有关。所谓的“古”是指山石的形体,虽千奇百怪,不可言说,但都是风吹浪激,日晒雨淋,历经多年而缓慢形成的,它是大自然的杰作,可谓鬼斧神工,巧趣天成。而“骨”,乃是中国文艺批判的重要范畴:“风骨”、“骨气”、“骨力”、“骨骼”等,不仅用于人物品评,也广泛运用于艺术批评之中。在园林美学里,以石为骨的审美内涵也是很丰富的。
那么山石还有哪些品格呢?那就是所谓的“瘦”、“透”、“漏”、“走”、“皱”、“丑”了。
所谓的“瘦”,这是对石的总体形象的审美要求,即“壁立当空,孤峙无倚”,它好似亭亭玉立的淑女,高标自持的君子。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、瑞云峰。关于“透”、“漏”,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作了这样的阐述“此通于彼,彼通于此,若有道路可行,所谓‘透’也;石上有眼,四面玲珑,所谓‘漏’也”。其实,“透”是指通过,穿过之意,用于品石则是指石孔相通。“漏”是指窍、孔穴,用于品石,主要强调石上有孔穴。而“皱”,在园林中即指石面上的凹凸和纹理,也是计成所说的“纹理纵横,笼络起隐”。“丑”是相对美而言的。
山贵有脉,水贵有源,山与水总是密不可分。美的自然景观,几乎都少不了水的存在。有水,山才秀,才活,才显灵气:有水树木花草才会茂盛;有水,云霞露雾才能生成。山与水都是美的景观,但二者又各有特点。山基本上比较固定,其变化主要是依据气候、树木等外在条件而“物诱气随”,四时不同。而水则没有固定形态,“随物赋行”。汹涌的海洋,潮起潮落,奔腾的江河、溪流,变化多端。即是湖泊、池塘,也是“水面衫来云脚低”,水清石现。